綠屋頂的效益最顯著的就是在於它可以調節氣候。但氣候好好的,為什麼需要調節呢?主要是因為我們正面臨以下三個問題:
(一)全球暖化
現在,世界正面臨著全球暖化的威脅。雖然有人堅稱全球暖化只是個迷思,但近50年來,氣候變化的速度突破了以往數據的兩倍之多,則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而造成全球暖化的元兇,就是經由人類活動而加速產生的二氧化碳以及溫室氣體。
然而全球暖化所帶來的影響不僅僅是氣候變熱而已!除此之外,還會影響到海平面的昇降,進而影響到全是借水量的分配(降雨降雪等等)。除此之外,還可能會使颱風、熱浪、旱災、洪水…等自然天災更加的頻繁或強度增大。
(二)熱島效應
熱島效應是1960年代發現的一個在人口密集處所產生的現象:無論是早上或晚上,城市的氣溫都比周邊異常的高。
這種現象與前一項所提到的全球暖化不同,熱島效應主要是由於柏油或者是大樓積蓄太陽的熱能,而使得城市變成像一個烤箱一般,熱氣不斷的被硬地吸收、發散,造成氣溫的昇高。而溫度不斷的昇高後所帶來的結果,就是加快對流,增加下雨的機率。
(三)房屋風化作用
其實不只是變熱,散熱的過程中也會對我們造成危害。
由於房屋所使用的建材的關係,每種材料受溫度影響所造成的熱脹冷縮程度不同,加上日夜溫差的變化使房屋經年累月的在收縮,因而變得脆弱易崩塌,在台灣這樣一個地震頻繁的島嶼上來講,房屋風化所造成的影響也是不可小覷的。
綠屋頂可以改善….
全球暖化
全球暖化指的是在一段時間中,地球的大氣和海洋溫度上升的現象所產生的公地悲劇。在20世紀,全球平均接近地面的大氣層溫度上升了攝氏0.74度。[1]普遍來說,科學界發現過去50年可觀察的氣候改變的速度是過去100年的雙倍,有理由認為該時期的氣候改變是由人類活動所推動。[1]
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含量不斷增加。[2]正是全球暖化的人為因素中主要部分。燃燒化石燃料、清理林木和耕作等等都增強了溫室效應。自從1950年,太陽輻射的變化與火山活動所產生的變暖效果比人類所排放的溫室氣體的還要低。[3][4]這些結論得到30多個來自八大工業國家的研究團體所確認。[5][6]第一次懷疑溫室效應會發生的觀測是瑞典化學家阿倫尼烏斯在1897年所做的。[來源請求]雖然當時沒有引發公眾討論,但自1980年代後開始引發公眾關注。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在太平洋中央夏威夷的茂納羅亞峰上設立4個7米高和一個27米高的採樣塔,每小時採樣4次,分析二氧化碳的變化情況。(如右圖)[7][8]
目前全球平均溫度的變化,幾乎和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化是同步上升的,從工業革命開始,二氧化碳的含量急劇增加,雖然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了很大一部分二氧化碳,海洋也溶解一部分二氧化碳並固定成碳酸鈣,但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還是逐步增加。根據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和英國東安格里亞大學聯合研究的結果,在進入20世紀後半葉,全球溫度上升的趨勢非常明顯,溫度變化情況見下圖。
全球性的溫度增量可能反過來導致其它方面的變動[來源請求] ,包括海平面上升和降雨量及降雪量在數額上和樣式上的變化。這些變動也許促使極端天氣事件更強更頻繁,譬如洪水、旱災、熱浪、颶風和龍捲風。除此之外,還有其它後果,包括更高或更低的農產量、冰河撤退、夏天時河流流量減少、物種消失及疾病肆虐。預計全球暖化所因致事件的數量和強度;但是很難把這些特殊事件連接到全球暖化。雖然很多研究集中在2100年或之前的時間,但是預期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會在往後的日子仍然繼續[來源請求]。因為二氧化碳在大氣中有50年到200年的壽命[9]。但是還是有不少氣候研究顯示為人類的行動在最近全球暖化中其實沒有扮演重要角色[來源請求]。但是無論氣候變化的成因或結果為何,許多人是非常關心的;而且對於應付預言後果的政策應該如何實施,引起了全球廣泛的政治爭論、公開辯論及各種學術研究。這些政策討論重點是應該減少還是扭轉未來的暖化及怎麼應付預計的後果。
熱島效應
熱島現象、或稱熱島效應,是一個自1960年代開始,在世界各地大城市所發現的一個地區性氣候現象。具體來說,無論從早上到日落以後,城市部份的氣溫都比周邊地區異常的高。這個現象的發現,是由於人造衛星的出現,使人類得以利用人造衛星從高空以紅外線拍攝地球。這種拍攝的最初目的,是作氣象測量用途,用以分析雨雲的構成。可是,後來人類從紅外線的影像發現了照片中的城市地區的溫度有著很明顯的差異,看起來城市部份就好像在周邊地區的一個浮島。
異常的溫度上升主要的原因,來自於大樓和柏油的太陽光的蓄熱,城市內部林立的大樓中的空調設備被排出的熱空氣,樹木的減少所產生的城市圓頂效應。由於氣溫高出,所以會出現突然的降雨。近幾年,大樓不斷向高空發展,河流沿岸被覆蓋,都遮擋著風的流動,加劇了城市內部的高溫化。[1]
以下是可能導致城市熱島效應的原因。
來自於樹木和裸地的減少,降雨滲透地面減少,進而蒸發或蒸散量的減少。
來自於大氣污染,大氣吸收的太陽熱的增加。
來自於被低反照率的柏油和混凝土覆蓋,地表面吸收太陽熱的增加。
來自於柏油和混凝土的蓄熱。
來自於產業活動和汽車,空調設備等的人工廢熱。
來自於建築物,變化風的流動。
內陸城市的熱島現象比海岸城市更顯著。一般認為海水水溫變化少,能夠冷卻鄰近地區的空氣。位於內陸盆地內的城市因為大氣的不良循環,特別容易受到熱島的影響